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篇
一、07年回顾
2007年中,资产注入大概念已经得到市场人士认可,在提升公司价值同时为公司带来业绩快速增长。在全流通环境下,资本市场收购兼并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得到日益强化,而资源配置功能的强化将势必催生市场中最优质的资产实现资本化的动力。除了以IPO形式实现场外优质资产资本化以外,资产注入与整体上市则成为场外优质资产实现资本化的另外的重要方式。基于大集团资产整合、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带来的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与价值重估所形成的企业外延式扩张,相较于企业自身的内生性增长,更加明显、直观,更容易被投资者理解与接受,也更加受到了市场青睐。
二、08年展望及影响因素
2008年中国股市的外延式扩张依然会延续。但这种外延式的扩张将不仅仅是单纯依赖于 IPO,也将通过对现有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包括整体上市等资产重组)也将成为市场扩张的常态,这意味着资产注入并非是一个短线投资主题,而可能成为把握今后较长时期内投资脉络的主要依据。
自从去年年底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要通过股份制改造、资产注入、重组上市等方式来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这个文件可以被认为是有关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指导性战略文件,并将引导资产注入(和资产重整)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 但是目前为止,该进程才进入一个初期,今年实行增发的个股并不是多,预计20008年将会出现一个高峰。
而目前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仅占同期全部中国企业(包括全部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盈利总额的很小部分,即使是加上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也仅相当于全部企业盈利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尚有大量的盈利性资产没有在上市公司中,非上市公司(很多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中还有着大量的资产存量,可供注入到上市公司中。
三、08年投资策略
尽管资产注入可能成为全市场的现象,但从政策导向和现有资产分布上看,资产注入会更多地发生在核心的工业性行业和有关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这些行业也恰恰是央企分布最为密集的行业。
国资委的《指导意见》曾部署了三大类行业发展战略:(1)国有经济要对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2 )国有经济对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这一领域国有资本要保持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3)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央企业要成为重要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国有资本在其中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这从政策导向上决定了这些的行业是资产注入的重点。
另外,上述行业的重点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央直属企业和国资委直属企业,虽然他们的数量只有200 来家,家数只占全市场的 16%左右,但他们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市场的40 %,净利润贡献占到全市场的41%,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行业和公司是把握资产注入主线的关键所在。
目前A股市场的上涨已经突破了传统估值方法,而央企类大集团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正是是突破原有估值体系的利器。由于机械、汽车、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六个行业既是央企集中的板块,有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可能,也因为其自身的业绩增长特征。
机械行业政策利好频频,国产装备竞争力的提供将是不可阻挡的事实。钢铁行业虽然有出口退税政策利空的影响,但钢价继续呈上升走势,盈利能力仍在提高,加之临近年报公布,分红效应使得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汽车则得益于财富效应释放,乘用车市场需求出现强劲增长,内部增长率的提升可提高相应的估值水平,故维持超配。再次煤电联动的可能以及国网资产出售渐趋明朗,行业整合大戏开演的局面也使得电力具备超配价值。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相应的商品价格上涨与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是我们超配资源类有色金属股的理由。
四、资产重组对公司业绩及股票价格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船舶(600156)自去年10月10日到今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涨了不到200%,但是中国船舶却上涨了近1000%,是上证指数涨幅的5倍!中国船舶的蜕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初-2006年8月30日,首次定向增发,此时的沪东重机还只是一只景气复苏的周期性股票,公司股价从8元多涨到接近20元,涨幅在1.5倍左右。
第二阶段,2006年9月初-2006年12月,公司控股股东股权划转,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孙公司直接提升为子公司,公司股价从接近20元涨到接近30元,涨幅在50%左右。
第三阶段,2007年1月-2007年7月,完成股权划转的中船集团对沪东重机启动再次定向增发和资产注入,伴随定向增发的进程,公司股价从1月底的接近30元一路上涨到6月定向增发获批后的140元,涨幅达3倍多。
第四阶段,2007年7月31日至今,公司正式由沪东重机更名为中国船舶,随后股价由150元左右再次一路飙升到最高300元(2007年10月11日最高价),涨幅80%左右,超越茅台一跃成为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
中国船舶的股价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涨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注入资产的放大效应,资产注入是资产重组的一种形式,资产注入既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一次性的每股收益增厚,又能够在资产注入完成之后产生的协同效应。前者只是静态的,而后者是动态的;前者是短期的,而后者是长期的。中船公司资料显示,实施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扩大了10倍,净利润扩大了6倍,每股净资产扩大了3.2倍,从而对上市公司股价形成强烈刺激。从长期协同效应表现在: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公司从单纯的柴油机生产企业转变为造船、修船和核心船配一体化企业,产业链更为完整,抵御行业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长期投资价值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