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1966年由证严上人于创立于东台湾的花莲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慈济的志业,由慈善而医疗、教育、人文;从偏远的花莲开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个国家设有分支会或联络处,迄今援助超过七十一个国家地区,慈济人以感恩心,付出无所求,为每一位受难者真诚关怀与肤慰。

慈悲的足迹虽已遍洒全球,但天下仍灾难频传,上人殷切叮咛“来不及、来不及了!”,呼吁大家加快脚步,汇聚善与爱的力量,人人力行克己复礼,回归简朴生活。因此,在慈济迈向第四十一年之始,上人提出“回归竹筒岁月”的叮咛,呼吁人间菩萨大招生,加快净化人心的脚步,起救苦救难之行,予乐拔苦;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祈愿为达到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无难共同努力。

慈济人共同秉持着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的理念。以“伤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情怀,超越种族、国家、语言、肤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志业,不仅使“大爱”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更将中华文化底蕴中的人文精神发挥到极致。

慈济人所推动的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项,统称为“四大志业”;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小区志工、海外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法印”。

1991年华东水灾之后,慈济志工以无所求的爱心,获得中央及地方领导的支持与协助,十余年持续于大陆付出;并于2008年1月14日经国务院准许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中国)”,由“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投入人民币一亿元整为初始资金,成为全国第一家境外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并接受国家宗教事务局业管。
慈济人以开展社会救济、医疗卫生及资助教育、文化事业等慈善事业为目标,使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得到关爱与协助,慈济的“大爱”精神福泽四方,惠及五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