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府监管以及产业本身的漏洞,仿冒电子
元器件越来越泛滥,电子行业在试图消除仿冒器件带来的恶劣影响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IHS 协办的2012 ERAI Executive Conference上,信息提供商、标准制定组织、国防合同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等与会代表讨论了日益高涨的仿冒器件潮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同时,多数的讨论焦点在于美国的新国防法案中关于仿冒元器件的规则对军事/航空航天产业的影响,以及仿冒元器件在更广泛的商业电子市场上的影响。
根源在于电子垃圾
近年来,仿冒元器件的规模大幅增长。电子行业里,2011年有报道的仿冒事件为1363桩,是2009年的4倍。图示为2011年仿冒元器件各类别的比重。
IHS供应链高级总监Bob Braasch表示,大部分仿冒元器件的问题根源于每年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Braasch说:“人们是不会保留旧的电子设备的。3年前的手机已过时,消费者会选择升级到最新款。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技术也在逐步进步,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最新的科技。而过时的电子产品则变成了电子垃圾。”
Braasch还指出,美国产生的58%的电子垃圾会被运往发展中国家。而通常,半导体元器件等电子垃圾则会被挑出来并加工成仿冒伪劣产品再次进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市场。
由于仿冒器件的数量不断壮大,针对仿冒器件的政府法则也变得更加严格。新的美国国防授权法案(NDAA)在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针对仿冒元器件做出严格的规定,若触犯将面对极为严厉的刑事处罚。不过,虽然仿冒元器件已侵入包括消费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所有的电子产品市场,但NDAA的重心仍只放在国防上。